歷代古玉刀工雕法、紋飾器型雖都有創新但也都有模仿。據安徽省文物鑒定站的專家傅文娟介紹,新石器時代,人們沒有雕琢的專門工具,都是用獸皮打磨圓孔,這與現在工匠用高速玉雕機加工的痕跡是不一樣的,線條沒有那麽流暢。
漢代古玉玉碗
春秋戰國刀工沿襲三代以來的特點,但是雕法越來越多,紋飾也更加豐富。有三代的勾撒法、減地雕法、對稱雕法和出廊雕法等。紋飾有雲紋、谷紋、繩紋、「山」形紋和雲雷紋等。
宋代青玉雙鶴佩
秦漢刀工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風格大變,不但仿前代刀工,而且還創新了一種粗獷、厚實、流暢、簡潔的漢八刀。一件玉器或玉佩雕刻八刀左右即成器,漢八刀的典型玉器有漢蟬、握豬、翁仲等。漢八刀風格粗獷、線條簡煉,厚實而流暢,刀法講究務實,而不是多。需要註意的是八刀並是不是講漢玉器只用八刀,而是形。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準又狠,起刀收刀,乾凈利落,並且多為「斜刀」,即一面淺,一面深。而現代技術是用高速旋轉的雕機,因為轉速不一樣,必定在所加工的玉器上留有不一樣的痕跡,特別是陰刻線等尤為顯著。線條槽口兩側邊上有「爆刀發毛」現象,多數為現代機器工。此外,漢代還產生了另一種刀工——遊絲毛雕,因線條細膩、若有若無、若隱若現。可以說,此時玉器的外型、技術、品種諸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水平。
宋代銜蓮玉魚,長5.3cm、寬3.7cm,玉質白色,透雕。魚身細長,頭部較小,圓眼,半圓形腮,背及腹出鰭,尾上翹呈扇形,身旁水草葉梗巧妙地經魚身盤成一環,並繞到頭部,可供系掛用。
到了宋朝,開始出現了仿古玉的刀工。宋徽宗自身嗜玉,仿古玉器甚多。宋代玉器由於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擴大,開始傾向於世俗化、商品化。當時的繪畫藝術對玉器影響甚深,宋代玉器清新雅致、形神兼備,極具文人情趣,毫無粗製濫造。其製作有以下特征:首開立體鏤雕製作之先,為元明清三朝鏤雕工藝提供先例。鳳鳥翅羽、魚類鰭尾以及花葉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陰刻線刻畫,且動物的眼睛多為「小眼」。其琢法有兩種:一為空心薄壁小管鉆鉆成的陰刻細紋環形眼,另一為小尖鉆鑿成的圓坑凹點眼。
遼金玉鳳鳥
金代玉器多為片狀平雕製品,圓雕器甚少。前者常作上下、左右對稱的一對兩件組合。這是用「成形對開」工藝製作的。所謂「成形對開」,首先將較厚的片狀玉料設計製作出基本的造型輪廓,再切割成兩個薄片,最後進行精雕細琢,此類玉器多為單面工。金代玉器常以三角、方、橢圓等幾何形為外形輪廓;花鳥圖案的邊沿多作鋸齒狀、波浪狀。
元代白玉雲龍紋帶環
元代玉器刀法渾厚、線條粗獷、棱角分明,不太註意細節上的修飾和大面積拋光,玉表面常留有原始砣痕。「海東青攫天鵝」「春水」玉器是元代最具特色的器類。「春水」題材主要以多層鏤空工藝形式出現於爐頂或帶飾之上。其內部「深層立體鏤雕工藝」的痕跡是元代工藝重要特征之一。進行透雕製作時,皆以圓柱形實心小鉆與金屬線鋸從不同角度進行鉆孔和拉切。由於元代玉器多不整修和拋光內部細節,圓柱狀鉆痕與線鋸的拉切痕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一般浮雕帶板的地子上也多有柱狀鉆頭鑿出的小鉆眼。「春水」和「秋山」圖案在這種鏤雕工藝的表現下層次豐富、紛繁錯落,圖案表面凹凸分明,立體浮雕感很強,達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明代和田白玉雕松下仙人紋瓦子
明清時期是我國玉器發展歷史上的最高峰,因此在刀工上也是集大成者。明代刀工發展出鏤空層雕法,刀法精致細膩,變幻無窮,當然明時也有「明大粗」一類玉器,講究少用刀,風格粗獷。清代時刀法精致細膩,刀工細、層次豐富,精巧玲瓏。
明雕和田青白玉雙螭龍耳玉爵杯
明代玉器製作在新疆大量玉材運往關內的有利條件下得到很大發展。總體工藝風格簡練、鮮明、豪放、不拘小節,這源於直接承襲了元代北方玉工的碾琢風格。中期出現的「多層鏤雕技法」(「花下壓花」技法)可以表現具有較好透視關係的上下層花紋,能增強視覺上的立體感,上下統一、內外一致。明代玉器工痕特征主要有:管鉆痕跡、線條特征、拋光工藝特征。管鉆是重要的玉器製作工具之一。明代玉匠常以管鉆鉆成的陰刻深凹痕表現動物圖案中的眼睛、牙齒、身上的花紋,仿古器上的谷紋、乳釘紋和蓮蓬上的蓮子等物。線條方面,明代玉器陰刻線痕多寬而深,線條很有力度,筆筆見鋒直來直去。歧出、過界、錯刀等工藝上的瑕疵很常見。拋光工藝則表現為。「花下壓花」玉器的上層紋飾皆拋光細致,泛有玻璃狀的光澤;下層紋飾和地子多為啞光狀態。此外打窪工藝留下的凹槽內也常泛有「玻璃光」。
清代雅集圖白玉山子
清代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清代玉器玉質之美、雕琢之精、設計之巧、造型之奇、紋飾之多集歷代之大成。傳統的線刻、浮雕、鏤雕等工藝被發揮地淋漓盡致。製作較明代更加規整細致,陰刻線條連貫性較好,一氣呵成。底子乾淨平整,構圖繁縟復雜。實地陽紋玉器很多,拋光細膩,玉表光澤多呈蠟質或油脂狀。
(來源:藝術香港網)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42號國華大樓3樓
電話:(852)2154333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休息
傳真:(852)37912171
郵箱:info@yshk-art.com / hkongart@yshk-art.com
香港訂戶入口
深圳訂戶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