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多個印刷版本的《桃源問津圖》,其導讀多不能點到作者文徵明的本意,甚至有誤讀者。
催星丶趙學東丶楊聯國等編著的《芥子園畫傳導讀》中,對《桃源問津圖》的導讀是這樣寫的:「全圖遠山岡巒,疊翠連綿,溪水橫流,樹木蔥鬱。屋舍村宇,掩映其間,有老者山道邊策杖觀瀑沉思,有婦人攜幼拄杖於院籬門口問路。屋內四男子席地而坐,飲酒高談。一派文人心中所嚮往的世外桃源的景象。」
《芥子園畫傳導讀》中的解讀
《芥子園畫傳》是很多人學習中國畫的入門工具書,更有外國朋友高擡為「中國畫的百科全書」,將「誤讀」編入「導讀」實為不該。
文徵明的《桃源問津圖》是根據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作,知情人一看便知其中情節,精讀則可了解文徵明如何巧妙地用圖畫述事。以《桃花源記》原文結合文徵明的表現方法才能正確解讀。
第一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圖中有停泊的漁船,漁人低頭彎腰正要進入山洞,頭戴鬥笠,腋下夾著船槳。
第二節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第三節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圖中人物稍多,手里拿著船槳的便是那漁人。
第四節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漁人席中盤坐、腿上橫放著船槳(左二),主人手指遠方,似正說到「先世避秦時亂......」。
全卷分為四節:第一節偶入桃源;第二節桃源所見;第三節桃源驚遇;第四節桃源酒席。兩節之間皆以山水樹木巧妙過渡,構圖形式與《韓熙載夜宴圖》異曲同工。
文徵明是明四家之一,作此圖時已是八十五歲高齡,全圖橫578.3厘米,縱僅23厘米,而其精緻程度則令人歎服。圖中山石基本使用短披麻皴加小斧劈皴畫法,松樹使用放射形松針畫法,全圖貫通一氣。而山川湖泊高低起伏,疏密相間,逺近濃淡,虛實對比,引人入勝。圖中樹木茂盛,使用了夾葉、點葉、圓形葉、方形葉、心形葉、菊花形葉、三角形葉等十來種樹葉畫法,樹木之間相依、相擁、相靠、交叉、並肩、穿插等造型豐富多樣,堪稱樹法教科書。其中人物面目清晰,行為姿態呼應協調。從表現方式以至思想內涵,堪稱中國畫典範。
- 此文刊載於《藝術香港》2021年11 - 12月號(雙月刊)-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42號國華大樓3樓
電話:(852)37912181/2154333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休息
傳真:(852)37912171
郵箱:info@yshk-art.com / hkongart@yshk-art.com
香港訂戶入口
深圳訂戶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