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寫意國畫的藝術魅力與當代發展,以徐福山先生的藝術實踐與理論探索為核心。文章梳理寫意國畫的歷史脈絡,分析其藝術特點,如重神似輕形似、筆墨精妙運用等。徐福山先生作為當代代表人物,其作品繼承傳統,融入現代審美,推動寫意國畫的跨文化傳播,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做出重要貢獻。
一、寫意國畫的歷史發展
寫意國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畫的傳統。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畫家就開始追求一種超越形似、注重神韻的藝術表達,這種思想為寫意國畫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宋代是寫意國畫發展的重要時期,蘇軾、米芾等文人畫家提倡「士人畫」,強調「寫意」「尚意」,注重畫家的主觀情感和筆墨情趣。明清時期,寫意國畫達到了鼎盛,明代徐渭以其狂放不羈的筆墨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的先河,清代八大山人、石濤等畫家則將寫意畫推向了更高的藝術境界。近現代以來,寫意國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等大師在技法和題材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使寫意畫更加貼近生活,富有時代氣息。
二、寫意國畫的藝術特點
(一)重神似,輕形似
寫意國畫的核心在於「寫意」,即通過畫家的主觀情感和藝術手法,傳達出物象的內在精神,而非單純追求外在形態的逼真。這種理念源自中國古代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畫家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例如,八大山人的花鳥畫,寥寥數筆便勾勒出鳥兒的孤傲與清冷,這種神韻的捕捉遠比形似更具藝術價值。
(二)筆墨的精妙運用
寫意國畫注重筆墨的表現力,筆法和墨法的運用是其核心技法。畫家通過中鋒、側鋒、逆鋒等筆法,以及濃淡、干濕的墨色變化,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例如,齊白石畫蝦,用簡單的幾筆墨線勾勒出蝦的形態,卻能生動地表現出蝦的透明感和靈動性。
(三)構圖的虛實相生
寫意國畫的構圖簡潔而富有意境,常常通過留白來營造空靈、深遠的藝術效果。這種構圖方式體現了中國繪畫「計白當黑」的美學原則,即通過空白來襯托主體,增強畫面的層次感和意境。
(四)詩書畫印的結合
寫意國畫常與詩詞、書法、印章相結合,形成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畫家通過題詩、落款和印章,進一步豐富畫面的內涵和意境,使作品更具文化深度和藝術魅力。
三、徐福山寫意國畫的藝術魅力
在當代,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寫意畫院院長徐福山先生[1]可謂是寫意國畫的代表。其寫意國畫創作以大寫意花鳥為主,其作品風格簡潔而富有力量感,常常通過剛健硬朗的意象,如菊花、蘭花、蒼鷹、風竹等,表達內心的高潔與堅韌。
徐福山 《春風浩蕩》 97×180cm 紙本設色 2021
(一) 以書入畫的用筆技巧
徐福山先生的用筆技巧極具特色,他以書法入畫,強調「骨法用筆」,筆力深厚且富有彈性。他的書法以章草為主,兼及其他書體,這種書法功底使他的畫作線條剛健有力,呈現出樸茂的風格。例如,在他的作品《春風浩蕩》中,用大筆勾勒出梅花的主幹,同時畫出分支的走向,並皴染樹皮,注意書法用筆,樹枝的分布有疏有密,把握枝幹的穿插關係。這種書法與繪畫的結合,使他的作品既有傳統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靈動。他的筆法不僅注重力度,還強調節奏和韻律。
徐福山 《朱竹圖》 129×248cm 紙本設色 2022
在創作中,常常通過筆墨的濃淡、干濕變化,營造出豐富的層次感和意境。他的畫作中,每一筆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故事,既有力量感,又不失靈動性。例如,在他的《朱竹圖》中,竹子的枝幹用筆挺拔有力,竹葉則以淡墨輕掃,展現出竹子的清高與堅韌,同時也傳達出一種靜謐的氛圍,題詩曰:
修竹輕出塵,平安富貴身。
管領東風意,節節步淩雲。
此外,徐福山先生的用筆還體現在他對傳統技法的繼承與創新上。他深知傳統寫意畫的精髓在於筆墨的精妙運用,因此在創作中,他既保留了傳統寫意畫的筆墨韻味,又融入了現代審美意識,使作品更具時代感。他的畫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既有八大山人的冷峻,又有齊白石的靈動,同時還融入了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徐福山 《梅花圖》 240×120cm 紙本設色 2022
(二)以詩入畫的藝術風格
徐福山先生的畫作中常有自作詩,通過詩作來闡發畫面的意境。詩意所至,景則生,書意所到,則形簡而象大,以筆墨意趣而唱和內心的詩韻。例如,他的《梅花圖》,題詩曰:
梅花香接千古魂,冰雪鑄就鐵石身。
盛世繁華春來早,一枝獨秀透乾坤。
既展現了梅花的高潔,也反映了畫家的心境。他的畫作常常通過詩意的表達,傳達出一種深遠的意境。
徐福山 《秋菊圖》 69×138cm 紙本設色 2022
在他的作品中,詩與畫相得益彰,詩為畫增添了文化內涵,畫為詩提供了視覺表達。例如,他的《秋菊圖》題詩曰:
南山有此種,经秋花始發。
陶公情歸處,沽酒上山崖。
這不僅描繪了菊花的形態,更傳達了畫家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徐福山 《青松高潔》 200×240cm 紙本設色 2021
又如《青松高潔圖》題畫詩,曰:
青松高潔竹節堅,坦蕩東風志浩然。
歲寒方顯真本色,正氣彌漫天地間。
徐福山先生的這種以詩入畫的藝術風格,使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他的畫作不僅僅是視覺藝術的呈現,更是心靈與自然的對話。通過詩畫結合,他將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同時也為現代寫意畫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理論研究與學術貢獻
徐福山先生在寫意國畫的理論研究方面造詣深厚,他的博士論文《中國畫跨文化傳播的認知與拓展》[2]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成果,為寫意畫的跨文化傳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他還發表了大量關於寫意國畫的學術論文,並著有多部作品集,如《文心墨韻——徐福山詩詞墨韻賞析》[3]、《恭王府藝術系列展:筆墨意象——徐福山作品集》[4]、《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藝術家系列作品集:徐福山書畫集》[5]等。
徐福山先生提出了「從大寫意出發」的理念,強調寫意畫在新時代的範式轉換,即從傳統的「士夫畫」到「文人畫」,再到現代的「大寫意」。他認為,寫意繪畫的文脈延續和文化傳播是每個寫意畫者的責任,新時代的寫意畫家應肩負起傳承與創新的雙重使命。
徐福山先生的理論研究不僅關注寫意畫的傳統技法和文化內涵,還著眼於其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與創新。他認為,寫意畫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審美意識,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和技法。他的這些理論觀點為寫意畫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徐福山先生積極推動寫意國畫的國際傳播,他曾受邀在海內外舉辦個人展覽十余場,參加國內外各機構部門展覽百余場,其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郭沫若紀念館、梅蘭芳紀念館等機構收藏。擔任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主持,即「中國繪畫法國俄羅斯加拿大巡展」「文明互鑒——大哉孔子•中國畫名家作品歐洲巡展」「高等院校師生書畫交流平台建設」等。通過舉辦展覽、學術交流和文化活動,讓更多國際觀眾了解和欣賞中國寫意畫的獨特魅力。他的努力不僅提升了中國寫意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巡展期間,徐福山先生多次參與學術講座和研討會,分享中國寫意畫的藝術理念和創作經驗。
四、總結
徐福山先生作為當代寫意國畫的重要代表人物,通過他的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文化傳播和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努力,其為寫意畫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寫意畫的藝術魅力,更通過他的筆墨傳達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和時代精神。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徐福山先生的探索和實踐為寫意畫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其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貢獻了重要的力量。他的不懈努力不僅提升了中國寫意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文化自信。
[1]徐福山,北京市朝陽區人大代表,文學博士,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寫意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評委,中華藝文獎基金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書法、國畫及詩詞創作。
[2]徐福山,《中國畫跨文化傳播的認知與拓展》,榮寶齋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此書是徐福山先生在武漢大學攻讀文學博士學位的論文,亦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一帶一路倡議與跨文化傳播」(項目編號16JJD860004)研究成果。
[3]徐福山,《文心墨韻——徐福山詩詞墨韻賞析》,湖北美術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
[4]孫旭光,《恭王府藝術系列展:筆墨意象——徐福山作品集》,文化發展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
[5]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美術創作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藝術家系列作品集:徐福山書畫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42號國華大樓3樓
電話:(852)37912181/2154333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休息
傳真:(852)37912171
郵箱:info@yshk-art.com / hkongart@yshk-art.com
香港訂戶入口
深圳訂戶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