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标簽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復雜而多變的一生。
如同傳奇一般: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她自幼熱愛繪畫,卻被母親忽視。1955年,26歲的草間彌生在舊書店看到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便寫信給歐姬芙尋求幫助。1957年,草間彌生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得以獲得日后聲名大躁。
“草間彌生:心中的詩”展覽現場,2022. © YAYOI KUSAMA
2022年3月3日-8月28日,草間彌生新展“心中的詩”于日本東京的草間彌生私人美術館進行展出。展覽現場呈現了自1940年代的初期作品到最新完成的畫作與裝置,以廣泛的的表現形式呈現出藝術家不受理性思維約束的無限擴展的想象力。
草間彌生的創作動力來自于一個非常個人化的地方——它們是她童年的幻覺體驗和從她内心世界溢出的幻覺的化身。20世紀50年代初,草間彌生作為畫家出道后不久,就受到了藝術評論家泷口修藏、畫家安部信也等藝術專家的好評。草間彌生的作品不受任何約束,在當時已經表現出了出色的獨創性。
“草間彌生:心中的詩”展覽現場,2022. ©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殘夢》1949 © YAYOI KUSAMA
美術館一層入口處,展出草間彌生最具标志性的波點花卉雕塑作品《半夜盛開的鮮花》(2010)。
二層展出草間彌生現存稀少的日本畫作品《殘夢》(1949),據說這件作品是以童年時期關于家鄉農田的記憶為基礎創作而成。
“草間彌生:心中的詩”展覽現場,2022. © YAYOI KUSAMA
美術館三層按照慣例展出《我永恒的靈魂》,在這些即興創作的作品中,反復的描繪着不斷增殖的眼睛、側臉、細胞、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各種各樣的形象元素,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草間彌生心中不斷翻涌出的想象力。《我永恒的靈魂》為藝術家自2009年開始着手創作,如今已經完成創作作品超過了500件。草間彌生在采訪中表示,她把自己的余生都用來創作這一系列的作品。如今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為了完成這組作品在奮鬥。
“草間彌生:心中的詩”展覽現場,2022. © YAYOI KUSAMA
美術館四層呈現了一個房間裝置作品《I’m Here, but Nothing》(2000/2022),這是一個由圓點密密麻麻覆蓋的房間——這樣的視覺交錯嘗試,草間彌生經常使用。在這個熒光的黑暗房間里,有日常所見到的一切事物,無數黃色的小圓點不規則地覆蓋它們,給觀者提供了一種虛幻的體驗:那些物體的本來形狀似乎被打破了,它們互相聯系在一起,它們在熒光中閃爍。
“草間彌生:心中的詩”展覽現場,2022. © YAYOI KUSAMA
在美術館頂層,雕塑作品《命》(2015)與三層室内所展出的黑黃南瓜色的立體作品《生命》(1998)相呼應,用種子發芽的意象彰顯生機勃勃的新生命。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42號國華大樓3樓
電話:(852)37912181/2154333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休息
傳真:(852)37912171
郵箱:info@yshk-art.com / hkongart@yshk-art.com
香港訂戶入口
深圳訂戶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