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大概是2月份最重要的關鍵字了,它有太多的話題可以無限延展,有太大的力量讓你在那一刻回歸,無論你在哪裡。從陳可辛的《三分鐘》,到賈樟柯的《一個桶》,世界那麼大,人們始終會在這一時間向著某一點彙聚。
然而,有那麼一些地方,或許也可以成為你們打開春節的另一種方式,那就是博物館......
美國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次展覽將展出中國藝術家在過去2000年中創作的數件與生肖豬形象有關的作品,其中包括一尊有著懶散模樣的6世紀動物豬陶俑,以及兩套中國生肖動物等。這些動物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古代中國生活風貌,以及它們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胡安·米羅:世界的誕生
時間:2019年2月24日至7月6日
地點:MoMA
胡安·米羅(Joan Miró)出生於西班牙,他與畢卡索、達利齊名,是上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中最重要、最傑出的大師之一。雖然自1983年以來,MoMA已舉辦過四場米羅大型個展,但此次展覽依舊意味深長。展覽從米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世界的誕生》出發,通過講述這幅巨作背後的故事,呈現藝術家長久以來對生命、自然、愛與夢境的探索,並以此連結超過60幅油畫、紙上作品、版畫、插畫,回顧藝術家充滿創造力與想像力的一生。
盧齊歐·封塔納:突破口
時間:2019年1月23日至4月14日
地點:大都會博物館
展覽是自1977年于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後,首次於美國境內舉辦的大型個人回顧展,展覽將重新審視這位上世紀最具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之一的職業生涯。“一刀成名”的封塔納憑藉其獨樹一幟的“Cuts”系列名揚海外,他打破了束縛繪畫的傳統二維空間,將繪畫延伸至更廣闊的層面,其作品成為了戰後時代的象徵。此次展覽除“割畫”外,還將探索封塔納作為雕塑家的創作,以及他在陶瓷方面的成就。展覽將他的切割行為置於更加廣闊的語境中,力圖整合藝術家與觀眾的視角,使觀眾更加全面理解封塔納的藝術成就。
首屆弗裡茲洛杉磯藝博會
時間:2019年2月14日至2月17日
地點:洛杉磯
首屆洛杉磯弗裡茲洛杉磯於2月14日至2月17日期間舉辦,60個展位。在過去15年中,弗裡茲藝博會被認為是倫敦藝術市場復興的關鍵驅動力。弗裡茲確認落戶洛杉磯後,許多人將洛杉磯與倫敦類比,希望弗裡茲藝博會為這座以藝術家和藝術學校聞名的城市拓展一個新興的藝術市場。
沙漠藝術展
時間:2019年2月9日至4月21日
地點:加州科切拉山谷
繼2017年在Ins上成功上線後,藝術總監Neville Wakefield策劃的大型裝置展再一次回到了科切拉山谷。如今,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 LA)的聯合策展人Amanda Hunt和獨立策展人Matthew Schum也加盟了團隊。首屆雙年展包括了16件從電子樂到亮閃閃的雕塑,比如藝術家道格·艾特肯(Doug Aitken)那棟如畫的鏡面屋。
弗裡達·卡羅:被蒙蔽的表像
時間:2019年2月8日至5月12日
地點: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名為“弗裡達·卡羅:自我彌補”(Frida Kahlo: Making Her Self Up)的展覽剛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完美落幕,今年2月,這位傳奇墨西哥女性畫家十多年來最全面的作品及個人收藏就將亮相布魯克林博物館。本次展覽不僅呈現弗裡達的畫作、私房照,還有她與丈夫迭戈裡·維拉(Diego Rivera)居住在卡薩阿祖爾(Casa Azul)時留下的服飾及珠寶首飾。
高更:去天堂的旅程
時間:2019年2月10日至6月30日
地點:佛羅里達州瑪麗塞爾比植物園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塔希提島和馬提尼克島創作的作品充分展現了熱帶地區的美。薩拉索塔的瑪麗塞爾比植物園將高更10幅木刻和鐫版術版畫,與棕櫚樹、芋頭、馬檳榔等熱帶植物與高更在旅行中可能會看到的其它植物搭配在了一起。
漢斯·霍夫曼:抽象的本質
時間:2019年2月27日至7月21日
地點:伯克利藝術博物館及太平洋電影資料館
色彩、形式和空間大師漢斯·霍夫曼(Hans Hofmann)因其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彩窗抽象畫而被熟知。在這次大展中,伯克利藝術博物館及太平洋電影資料館重新評估了他的人生軌跡,展出了他70多件貫穿了整個職業生涯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上世紀30和40年代很少有人研究的作品。除了從博物館的大量藏品中汲取靈感外,這次展覽還將展出霍夫曼一些從未露面的私人收藏。
艾曼達·瓦約伯:紋身
時間:2019年2月13日至5月19日
地點:丹佛當代藝術博物館
如果說有哪位紋身藝術家設計了當代藝術博物館,那一定就是艾曼達·瓦約伯(Amanda Wachob)。她開創的紋身風格比任何藝術都更讓人聯想起到繪畫,從超寫實的具象繪畫到看起來更像畫在皮膚上的水彩漩渦。可以說,瓦約伯把紋身變成了一種令人記憶猶新的藝術形式。
特蕾莎·哈伯德/亞歷山大·伯克勒:芙羅拉
時間:2019年1月20日至4月7日
地點:洛杉磯縣立藝術博物館
錄影藝術家特蕾莎·哈伯德(Teresa Hubbard)與亞歷山大·伯奇勒(Alexander Birchler)攜手將20世紀20年代一位默默無聞的女性藝術家梅奧·芙羅拉搬上了大銀屏,還拍了部電影--《芙羅拉》(Flora,2017)。在人們的記憶中,梅奧·芙羅拉(Flora Mayo)一直是瑞士雕塑家阿爾貝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紅顏知己,但這部影片將紀錄片和情景再現(reenactment)相結合(梅奧·芙羅拉的兒子大衛也出現在影片中)揭示了這位藝術家的生活現狀和人生抱負。影片中,還包括賈科梅蒂為梅奧創作的一尊半身像複製品,在真跡已蕩然無存的情況下,觀者依舊可以感受到他倆在合照中的溫存。
設計的價值
時間:2019年2月10日至5月27日
地點:MoMA
“掃帚裡有藝術品嗎?”——1953年,《時代》雜誌對於MoMA舉辦的優秀設計展作出了如此評論,而這引發了MoMA自成立以來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究竟什麼才是好的設計?此次展覽呈現了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於各個領域內出現的優秀設計作品,從家居電器、玩具,到電子產品,再到交通工具,所有精心設計、價格合理的現代產品都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見證者。此次展覽還在所有展品的基礎之上提出了設計領域關於未來的問題:在今天的社會,優秀的設計意味著什麼?而好的設計是否可以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
隱匿的張力:梅普爾索普在當下
時間:2019年1月25日至7月10日
地點: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
準備好去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參觀美國藝術家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的展覽了吧。1993年,梅普爾索普基金會贈予古根海姆約200張照片,使這座博物館成為收藏他作品最全的公共機構之一。本次展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部分包括藝術家早期的寶麗來、著名的肖像攝影及飽受爭議的虐戀系列作品;第二部分則探討了他的當代肖像創作與身份表達的作品。
先鋒前衛萬歲:傑瑞米·斯科特回顧展
時間:2019年1月27日至3月17日
地點:達拉斯當代藝術博物館
在美國時裝設計師傑瑞米·斯科特(Jeremy Scott)的首場回顧展上,他將攜其早期設計、時裝秀全記錄及大量服裝、手袋和鞋類設計亮相達拉斯當代藝術博物館。
霍沃德納·平德爾:還有待觀察
時間:2019年2月1日至5月19日
地點:麻塞諸塞州布蘭戴斯大學玫瑰藝術博物館
1993年,玫瑰藝術博物館通過舉辦名為“霍沃德納·平德爾:1972至1992年回顧展”(Howardena Pindell: A Retrospective, 1972-1992)支持這位非裔美國畫家。平德爾還把亮片、爽身粉、香水等非傳統材料,及廢紙屑用到她作品的創作中,進而拓展對當代繪畫邊界的理解。這場新展是對她職業生涯最全面的一次梳理,主要呈現她對攝影、電影、行為藝術方面的求索,及近兩年的新作。
喬丹·卡斯蒂爾:回眸凝望
時間:2019年2月2日至5月26日
地點:丹佛藝術博物館
住在“美國黑人文化靈魂之地”的哈萊姆畫家喬丹·卡斯蒂爾(Jordan Casteel)即將要在她家鄉的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舉辦博物館級別的首秀。故鄉是她創作的源泉,展覽標題“回眸凝視”突出了她作品的主題,畫中的年輕黑人男子正凝望著觀眾。
安迪·沃霍爾回顧展
時間:2018 年11月12日至2019 年3 月31 日
地點:惠特尼博物館(紐約)
很少有藝術家能像安迪·沃霍爾那樣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且擁有極高的辨識度。他用非傳統藝術的方式,讓人們瞭解到圖像在當代社會的重要性,並擴大了藝術家群體的影響力。本次展覽是美國 1989 年以來第一次舉辦安迪·沃霍爾的回顧展,除了安迪·沃霍爾的作品,還有在他去世後出現的大量的新研究、新材料,將帶領觀眾重新審視這位美國最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藝術家,呈現出一個「21 世紀的安迪·沃霍爾」。
消失的行為:布魯斯·瑙曼作品展
時間:2018年10月21日至2019年2月25日
地點:現代藝術博物館
展出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瑙曼的繪畫、攝影、雕塑、電影、裝置等作品,全面回顧他1960年代迄今的職業生涯成就,這是近20年來美國第一次舉辦瑙曼的綜合展覽,展覽同時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和MoMA PS1進行。
不朽的旅程 吉拉特·德·普朗哥的達蓋爾銀版照片
時間:2019年1月30日至5月12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842年的早期,藝術家、建築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先鋒攝影師約瑟夫-菲利伯特·吉拉特·德·普朗哥(Joseph-Philibert Girault de Prangey)開啟了他的為期三年環繞東地中海地區的攝影之旅,當他回到法國的時候他帶回了1000多張達蓋爾銀版照片——這在攝影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成就。在這些照片中,有現存最早的關於希臘、埃及、土耳其、黎巴嫩和耶路撒冷的照片,以及關於義大利的最早的達蓋爾銀版照片。這次展覽也是首次關於他的地中海之旅的回顧展,精選的125幅達蓋爾銀版照片,還包括他的圖畫作品——水彩、繪畫、平版印刷插畫出版物。
加拿大
Rebecca Belmore:直面不朽
時間:2019年2月1日至5月5日
地點:加拿大薩斯卡通萊米現代藝術館
展覽是對多倫多藝術家Rebecca Belmore三十年職業生涯的一次總結,其中包括了行為藝術、照片、雕塑及多媒體裝置作品。作為Lac Seul First Nation(Anishinaabe)成員之一的Belmore,她的作品主要展示原住民豐富多彩的生活。
工業時代的印象派:莫内、畢沙羅等藝術家
時間:2019年2月16日至5月5日
安大略美術館正在籌備一場探索印象派和工業革命相交織在一起的大型展覽,其中展出了克勞德·莫内(Claude Monet)、愛德格·德加(Edgar Degas)和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等藝術家的100多幅作品。
義大利
蔡國強個展“花曲”
時間:2018年11月20日至2019年2月17日
地點:烏菲齊美術館
《花曲》誕生于蔡國強2017年的烏菲齊之旅。昔日美第奇家族的波波里花園、皮蒂宮,烏菲齊主館的版畫素描部和雕塑油畫展廳,與這座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花城”佛羅倫斯,激發他以花草為載體,呈現文藝復興的精神和氣質,它的情欲和歡娛,對自然的認識,和人性、身體的覺醒;精神與文藝復興的靈魂相通,但以今天的方法和格局來表現,就有了今天的態度和風範。
這也是藝術家更為廣闊的多年展覽項目“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的一部分。繼2017年莫斯科的普希金、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之後,來到佛羅倫斯。
《花曲》展廳與烏菲齊文藝復興館藏相連,仿佛時空隧道聯通古今。以文藝復興的最後一位大師為引子,展覽包括“卡拉瓦喬園”、“文藝復興庭園”、“彩色庭園”、“自然庭園”、“宇宙庭園”、“情色庭園”、“空中庭園”等十個展廳。
波洛克和紐約畫派
時間:2018年10月10日至2019年2月24日
地點:維托裡亞諾博物館(羅馬)
展覽展現了波洛克和紐約畫派,例如羅斯科、德庫寧、弗朗茨·克萊恩等人的約50張繪畫傑作來多角度的呈現抽象表現主義、波洛克和紐約畫派的故事。展覽在展陳上的佈置可謂別出心裁。在介紹“滴畫法”這一部分時,策展方將漢斯·納姆斯拍攝的“滴畫法”影片投影到天花板上,讓觀眾躺在沙發,以原片中所呈現的畫布(玻璃)視角來觀賞此片,感受迎面而來的”滴畫法“張力。
法國
為國王而刻:盧浮宮版畫製作室收藏
時間:2019年2月21日至5月20日
地點:盧浮宮敘利館
盧浮宮版畫製作室(la Chalcographie)成立於1797年,至今收藏有1萬4千餘銅質刻版用於印刷版畫,傳播盧浮宮的經典館藏作品。這個機構依附于盧浮宮,初始時擁有的銅版收藏大部分來自:皇室內閣,擁有大量歌頌偉大的路易十四的版畫作品;Menus-Plaisirs 基金會,在十八世紀時傳播大量宮廷儀式與歡樂場景的版畫;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學生的作品。
這次展覽將展出120餘件,其中70件來自十八世紀下半葉,機構創始時期的作品,這些銅版將在2020年被歸檔為法國國家遺產,不再能重新印製版畫。
考爾德與畢卡索
時間:2019年2月19日至8月25日
地點: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畢卡索與考爾德,一位是繪畫大師,一位元是動態雕塑之父;一位善於運用線條分割空間,而另一位擅長表現空間中流動的時間。兩位大師深諳如何掌控變化多端的線條,並將它揉進作品之中。此次展覽將呈現超過150件作品,構造一場上世紀兩位藝術大師之間的隔空對話,以此探究兩人創作中更深層的關聯。
邁克爾.傑克遜:在牆上
時間:2018年11月23日至2019年2月14日
地點:巴黎大皇宮美術館
本次展覽將著重展示邁克爾·傑克遜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對流行音樂和當代藝術的影響。通過時間軸的形式,向公眾講述邁克爾.傑克遜從一個天才少年成長為時代傳奇的故事,揭開邁克爾.傑克遜不為世人所瞭解的一面。展覽期間,大家將有機會欣賞到全球40多位藝術家,包括美國著名攝影大師大衛·拉切貝爾、美國波普藝術代表人物安迪·沃霍爾、美國行為藝術家洛倫·奧格雷迪等,以邁克爾·傑克遜形象為靈感創作的繪畫、雕塑、攝影、視頻等各種形式的藝術品。
義大利之夢:康帕納侯爵收藏展
時間:2018年11月7日至2019年2月18日
地點:盧浮宮博物館
此次展覽主要展出藏品為康帕納侯爵( Giampietro Campana)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期間的藏品。此次展覽也是1857以來,第一次彙集了康帕納侯爵如此多樣且珍貴的藏品,會有超過500件藏品在這次展出,其中大多數展品都是大師之作,比如: 《夫妻合葬棺》 (Le Sarcophage des Epoux), 來自保羅·烏切洛( Paolo Uccello) 的 《聖羅馬諾之戰》( la Bataille de San Romano ), 展覽也將側面烘托出康帕納侯爵這位傳奇的人物,他作為收藏家的熱情以及他如何收藏了如此之多之精的藏品, 同時,展覽也將向大眾展示康帕納侯爵的收藏品對十九世紀下半個世紀的藝術以及藝術家們產生的重大影響。
法國建築師雅克·勒克回顧展
時間:2018年12月11日至2019年3月17日
地點:巴黎小皇宮
展出18至19世紀法國“空想建築師”雅克·勒克(Jean-Jacques Lequeu)的數百件建築設計圖紙與繪畫作品,呈現他自由而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勒克的作品以無拘無束的幻想元素著稱,一般被歸入“空想建築學”的範疇。
比利時畫家費爾南德·赫諾普夫回顧展
時間:2018年12月11日至2019年3月17日
地點:巴黎小皇宮
費爾南德·赫諾普夫1858年生於比利時,其創作風格受到德拉克羅瓦、安格爾等新古典主義畫家以及前拉斐爾派的影響,注重創作的主觀性,拒絕對現實的簡單再現。維也納分離派畫家克裡姆特與德國畫家弗朗茨·馮·施圖克都受到他的影響。展覽呈現近百幅赫諾普夫作品,這是過去40年來巴黎首次為他舉辦回顧展。
發光的沉浸式空間
時間:2019年1月22至4月22日
地點:巴黎橘園美術館
比利時視覺藝術家Ann Veronica Janssens將于明年年初在橘園美術館舉行個展,她將借助色彩豐富的燈光、人工霧氣和反光表面等多種介質,為觀眾製造一個撲朔迷離的“沉浸式”幻境。
英國
皮埃爾·波納爾:記憶的顏色
時間:2019年1月23日至5月6日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
皮埃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是納比派中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對色彩精妙絕倫的運用與馬蒂斯齊名,被譽為上世紀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身為納比派的代表人物,波納爾在創作中常常運用自己的回憶捕捉腦海中最精彩的瞬間,並將畫面以獨特的色彩處理技巧進行呈現。此次展覽,是20年以來於英國舉辦的首次大型個人展覽,集中展示了藝術家自1912年以來的主要創作。“色彩”與“回憶”作為波納爾一生中最重要的命題,也成為了此次展覽中最重要的線索,將帶領新一代觀眾重新走進色彩與光的世界。
弗朗茲·韋斯特
時間:2019年2月20日至6月2日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
奧地利雕塑家弗朗茲·韋斯特(Franz West)被譽為同代人中最具探索性的藝術家之一。他於2011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終身成就獎。繼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後,展覽將在新的一年來到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是其迄今最全面的回顧展。韋斯特深受上世紀“垮掉一代”的影響,自16歲輟學後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他的創作未經學院傳統限制,保留著自由而獨立的意識,大量採用石膏、混凝紙漿等平價工業材料,充滿了戲謔與諷刺意味,模糊了藝術與生活、高雅與流行的邊界。
馬修·戴·傑克遜:同感謬誤
時間:2019年1月19日至5月6日
地點:豪瑟沃斯薩默塞特藝術中心
馬修·戴·傑克遜(Matthew Day Jackson)的全新個展「同感謬誤」(Pathetic Fallacy),展出了藝術家自2018年8月起在豪瑟沃斯薩默塞特藝術中心任駐留藝術家期間的創作,涵蓋了多種媒介,包括繪畫、素描、雕塑、傢俱和裝置。展覽的標題「同感謬誤」是一個文學術語,指將人類情感賦予自然界中無生命的物體。這一系列作品重點探討我們是如何理解自然世界的,包括傑克遜與其家庭成員和當地社群的藝術合作。
比爾·維奧拉/米開朗基羅
時間:2019年1月29日至3月31日
地點:倫敦皇家美術學院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來自皇家收藏的畫作,及他在英國唯一的大理石浮雕《聖母聖嬰》(Taddei Tondo)將與美國當代影像裝置藝術家比爾·維奧拉(Bill Viola)的作品一起展出。儘管他們處在不同的時期,亦有不同的表現,但這兩位元藝術家都極力用作品表達“生命、死亡與重生”的命題。維奧拉的五米高的投影描繪了死後靈魂的上升的場景--《特裡斯坦的上升(瀑布之下的山之聲)》(Tristan’s Ascension (The Sound ofa Mountain Under a Waterfall) )是這場展覽的亮點之一。
庚斯博羅的家庭相冊
時間:2018年11月22日至2019年2月3日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
家庭肖像畫在現代生活中不斷存在。此次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的展覽將探討湯瑪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是如何用這些肖像畫來表達他的情感的。在藝術評論家喬納森·鐘斯看來,儘管湯瑪斯·庚斯博羅經常被誤認為精英階層的奉承者,但他為兩個女兒所做的家庭畫像卻充滿了生機。你可以感覺她們可以走出畫布,走出美術館。
權杖之島:莎士比亞與金雀花王朝
時間: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12月1日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
數個世紀以來,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塑造了金雀花王朝多位國王的形象,從理查二世到亨利五世等,這些16世紀完成的劇作並非憑空創作,而是廣泛參考了史實,目的是鞏固和慶祝都鐸王朝的地位,激發人們對英國歷史的興趣,同時促進藝術家對歷史肖像畫的創作。展覽展出有多幅都鐸王朝時期繪製的王室肖像畫,包括一幅理查二世的肖像畫,呈現歷史人物在人們想像中的形象。
園林藝術:亨弗利·雷普頓和他的“紅皮書”
時間:2018年10月24日至2019年2月3日
地點:花園博物館
為紀念英國景觀建築師亨弗利·雷普頓(Humphry Repton)逝世200周年,倫敦花園博物館舉辦本次展覽,展出他親手製作的23本“紅皮書”和一批水彩畫,回顧他的職業生涯,致敬他為英國園林藝術發展做出的貢獻。
英國亞述之王:亞述巴尼拔展
展期:2018年11月8日至2019年2月24日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覽展出西元前7世紀亞述帝國相關的約200件物品,包括彩磚、石雕、壁畫、金屬器皿、黃金和象牙制傢俱配件等,呈現了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的生平與故事。
克裡斯汀·迪奧:造夢設計師
時間:2019年2月2日至7月14日
地點: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V&A)博物館
Christian Dior(1905-1957)是法國知名時尚設計師,1946年創立自己的同名品牌 Dior。不久後,Dior設計的“New Look”席捲歐洲。展覽將呈現 Dior 成立至今的歷史及其對法國時裝界的影響,回顧 Christian Dior 本人的設計作品,同時也展示他的繼承者 John Galliano、Maria Grazia Chiuri 對其設計的致敬和傳承。
本次展覽是英國至今規模最大的迪奧展,基於法國巴黎舉辦的迪奧70周年紀念展重新設計,展廳內將新增一處展區:揭示 Christian Dior 與英國的聯繫。展覽共展出逾500件物品,包括Dior先生的設計手稿、時裝攝影和私人物品,展廳內還將陳列200余件Dior高定服裝,包括英國瑪格麗特公主在21歲生日時穿的連衣裙等。
凱薩琳·古德曼:夏娃
時間:2019年1月19日至5月6日
地點:豪瑟沃斯薩默塞特藝術中心
展覽現場:凱薩琳·古德曼、馬修·戴·傑克遜 @ 豪瑟沃斯薩默塞特藝術中心,豪瑟,沃斯薩默塞特藝術中心,凱薩琳·古德曼,馬修·戴·傑克遜,傑克遜,馬修,古德曼,絲網,凱薩琳,夏娃
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皆為生機勃勃、色彩鮮豔、以風景為基礎的繪畫。這些充滿朝氣的繪畫雖然沒有明確地象徵伊甸園,卻常常融入了富饒的鄉居與風景中的女性及孩童的形象。在這些作品中,古德曼引用《創世紀》中夏娃的故事,來研究意識的覺醒,探討我們開始覺察羞恥並失去童真的時刻,就像夏娃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赤裸。這些繪畫研究了道德與存在主義的問題,以及這些古老問題在當下社會的意義。
荷蘭
倫勃朗特展
時間:2019年2月15日至6月10日
地點:荷蘭國立博物館
荷蘭國立博物館有全世界最多的倫勃朗收藏——從鎮館之寶《夜巡》到《猶太新娘》,他一系列的《自畫像》-在年輕時將自己的臉部畫成陰影的《青年自畫像》,到了年老毫不掩飾衰老的皮膚加酒糟鼻的《使徒保羅自畫像》,或是不論你對倫勃朗瞭解多少,如此全面地展出他的作品,都將會讓你深入瞭解他的創作領域,穿越300多年前荷蘭的時空。認識倫勃朗的藝術、生活,探索他如何創新繪畫,如何擅長敘說故事。
霍克尼與梵古:自然之悅
時間:2019年2月3日至5月26日
地點:阿姆斯特丹梵古博物館
有什麼能比讓大家賞心悅目的藝術家更好的呢?當然了,這就有兩位藝術家!今年春天,梵古博物館將探索梵古對英國畫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作品的影響。兩位藝術家都擅長鮮豔的色彩和用透視法製造空間。雖然霍克尼最出名的是他在加州的游泳池,但在這場展覽中他在約克郡創作的大部分風景畫將與梵古的畫作並列陳列,比如《收穫》(The Harvest,1888)或《阿爾勒附近的麥田農舍》(Field with Irises near Arles,1888)。儘管他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還是有明顯區別的:深陷困境的梵古是在去世後才被世人所認可的,霍克尼則是全球在世的最著名畫家之一(更不用說他目前是最貴的在世藝術家了)。
摩洛哥
“物質瘋狂”
時間:2019年2月26日至9月22日
地點:馬拉喀什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
這場由30多位元非洲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所帶來的展覽,將展示文化對藝術家材料應用的影響。計畫參展藝術家包括Ibrahim Mahama(迦納)、Hassan Hajjaj(摩洛哥)、Frances Goodman(南非)和以製作混合媒介面具為名的Cyrus Kabiru(肯亞)。此外,將展出許多場域特定新作。
瑞士
少年畢卡索:藍色與粉紅色時期
時間:2019年2月3日至5月26日
地點:裡恩拜爾勒基金會博物館
這場畢卡索早期傑作展將成為這家瑞士機構有史以來最有魄力的展覽。在畢卡索1901年至1906年這段名為藍色、玫瑰時期,畢卡索對人類主題的探索從馬戲團和雜技演員,到那些社會的邊緣人群。展覽按時間順序呈現了畢卡索在法國和西班牙旅行期間創作的作品。
德國
從藝術工藝運動到包豪斯:藝術與設計·新統一
時間:2019年1月24日至5月5日
地點:布洛翰美術館
1919年,德國魏瑪市的包豪斯公立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成立。為了紀念包豪斯創建100周年,本次展覽將探索包豪斯的歷史根源,從19世紀中葉的藝術工藝運動開始回溯歐洲現代主義的發展。如今,包豪斯風格早已成為了設計界的神話,被視為現代主義的象徵。此次展覽的作品涵蓋了傢俱、陶瓷、器具到平面設計多種形式,超過300件展品將帶領觀眾重讀包豪斯風格為何物。
不可能之愛:荒木經惟作品展
時間: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3月1日
地點:柏林現代藝術博物館
荒木經惟的作品以浪蕩和露骨著稱,他的作品充斥著裸體、捆綁、施虐,受盡爭議,卻是BBC製作的《攝影藝術百年史》中唯一被拍攝的亞洲攝影師。這樣的男人同時還是個深情的丈夫,24年一直堅持拍攝妻子,在妻子去世後說出“餘生只拍空景”。本次展覽將展出荒木經惟早期作品和部分寶麗來拼貼新作,探索匿名與親密、公共與隱私、現實與夢境之間的矛盾關係。
澳大利亞
埃舍爾X nendo 工作室| 兩個世界之間
時間:2018年12月2日至2019年4月7日
地點: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
作為知名視錯覺大師, 埃舍爾創作出了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次展覽是荷蘭知名視錯覺大師藝術家埃舍爾與著名日本設計工作室 nendo 進行隔空對話與交流創新的大型展覽,將展出埃舍爾的150多幅著名版畫和繪畫原作,均來自全球埃舍爾公共收藏最多的荷蘭海牙市立博物館。這些藝術作品極佳地展現了埃舍爾從1916年至1969年這段時期的繪畫技巧和創作天賦,作品描繪的視覺謎題、無限階梯與不斷複現的怪圈將引發觀展者的無限遐想。
愛和欲望,來自泰特的拉斐爾前派傑作
時間:至2019年4月28日
地點: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
展覽呈現了《奧菲利婭》《夏洛特小姐》《天使報喜》等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的重要作品。在作者克萊麗莎·塞巴格·蒙蒂菲奧裡(Clarissa Sebag-Montefiore)看來,拉斐爾前派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值得關注,藝術家們通過她們呈現出對於當時社會焦慮的思考,並且表達了對維多利亞時代社會風俗的反叛;另一方面,由於米萊斯等拉斐爾前派藝術傢俱有大批的追隨者,他們在畫中呈現的女性形象也構成了新的審美標準。
芬蘭
勒內·馬格裡特 ——生命線
時間:2019年2月8日至5月19日
地點:赫爾辛基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
勒內·馬格裡特是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對達利等藝術家有較大的影像,馬格裡特專注於創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滿特殊構想的形象。他的繪畫作品仿佛謎語一般讓人猜想,作品裡浮現一種死寂的安靜,表達的觀點含括了從政治到哲學的理性世界。
此次展覽從不同時期回溯這位比利時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生涯,讓我們看到Magritte在創作上的更多不同面貌。
俄羅斯
8-21世紀的俄羅斯頭巾和披肩
時間:2018年12月10日至2019年3月11日
地點: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擁有國內上佳的俄羅斯頭巾和披肩藏品——絲綢和錦緞、毛紡織和印刷用底布、刺繡、織花邊、針織。其中的大部分藏品都會在本次大型展覽活動“18-21世紀的俄羅斯頭巾和披肩”中展出。此次展覽將展出600件針織藝術品、油畫、線條畫、實用裝飾藝術品和古羅斯藝術品、300件服飾藏品(頭巾、披肩和圍巾)。
奧地利
棺中的Spitzmaus木乃伊與其他寶藏
時間:2018年11月6日至4月28日
地點: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終於,我們可以看到Wes Anderson和他的伴侶Juman Malouf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精心策劃的展覽了!
他們從約450萬的館藏之中挑選了430件最吸引他們的作品,以一種微妙的“局外人”角度,將之前幾乎是被“雪藏”的一些趣味稍顯古怪的藏品重新推到觀眾的面前。
展品們如星羅棋佈一般被安排在牆上,排列方式打破了所有藝術史的規則,非常“Wes Anderson”,對“對稱強迫症患者”依舊很友好。
澳大利亞
“中國藝術中的天與地”
時間:2019年2月2日至5月5日
地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美術館
因臺北故宮的藏品極少在國外展出,所以此次向新南威爾士美術館的國際借展十分特別。展覽由80件作品組成,包括繪畫、書法、插圖書籍、青銅器、陶瓷、玉器和木雕。鎮宮之寶東坡肉形石(清朝,1644-1912)更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前往澳大利亞。這一切都歸功於澳大利亞政府的貸款保護文物計畫,保證一切都將歸還臺北故宮。
韓國
“覺醒:1960至1990年代間的亞洲藝術與社會”
時間:2019年1月31日至5月6日
地點:韓國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這場國際當代亞洲藝術展覽將展出80位元藝術家的140件作品,以此反映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在全亞洲發生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的變遷。展覽將由“激進的問題”、“藝術家與城市”和“新團結”三大主題組成,為冷戰、獨裁統治的興衰、越南戰爭、民主化及全球化所帶來的巨大歷史變革提供背景。展覽由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館和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聯合策劃,由日本基金會亞洲中心支持。
日本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時間: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平城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官方公佈了顏真卿大展完整展品清單,以及其中部分展品特殊的展期。目錄裡包括了據傳早已消失的北宋李公麟傳奇畫作《五馬圖》卷,李公麟筆下的馬對後世影響深遠,《五馬圖》是其代表作。此作曾入藏清宮,溥儀退位後被運出宮,此後行蹤近乎成謎。近數十年來,幾乎沒有人見過它的真跡,關於其是否存世,說法很多。最主要的一種說法,是認為它已經在二戰中毀於戰火,只留下黑白的珂羅版印刷品,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公佈了《五馬圖》的真跡局部,儘管只是畫作的五分之一,但已是巨大的驚喜。
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維米爾展
時間:2019年2月16日至5月12日
地點:大阪市立美術館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傑出代表,享有世界級的聲譽與地位,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不過維米爾的作品非常少,目前僅能確認35幅真跡,散於世界各地博物館,本次大阪巡迴展展出其中的6幅。除了維米爾的6幅作品外,本展還會呈現同時期荷蘭繪畫的其他畫家的作品,介紹17世紀荷蘭繪畫的擴展與獨創性。
新·北齋展HOKUSAI UPDATED
時間:2019年1月17日至3月24日
地點:東京都森藝術中心畫廊
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如今是世界上享譽最盛的日本藝術家之一,日本內外都舉辦了大量相關展覽,關於他的研究論文、新發現也快速進展,也正是有鑑於此,本展以意為“即時更新”的“updated”為題目,旨在呈現“新北齋”,紀念其逝世170年。
展覽將葛飾北齋的人生與作畫演變分為6個部分,展品數量達480件,包含初次公開的作品、近年新發現的作品以及北齋研究者永田生慈(Seiji Nagata)的珍貴私人收藏等。
窮極美麗的中國陶瓷
時間: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2月3日
地點:京都國立博物館
展覽將展示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Museum)近年獲寄贈的中國陶瓷,呈現其美麗的造型與色彩,同時陳列同為寄贈品的中國青銅器、金工、雕刻等。
勒·柯布西耶的繪畫與建築——純粹主義時代
時間:2019年2月19日至5月9日
地點: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Le Corbusier為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設計的主樓,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在國立西洋美術館開館60周年之際,為這位近代建築巨匠舉辦一次大型回顧展,簡直是“雙喜臨門”的美事兒。展覽透過100多件作品,包括Corbusier的建築模型、出版物、繪畫、影像等等,以及立體主義大家Picasso、Georges Braque的作品,一同回望純粹主義思潮的湧動。
岡上淑子的拼貼藝術:沉默的奇跡
時間:2019年1月26日至4月7日
地點:東京都庭園美術館
對於岡山淑子這個名字,你極有可能感到很陌生,但你或許已經在《Time》、《Life》或是《Vogue》裡看過她的作品。這位藝術家獲得日本近代詩人、著名藝評人龍口修造(Shuzo Takiguchi)高度評價,後突然從美術界退出。
她以一種女性獨特的細膩與溫柔,將一些儲存著人們對社會和時尚共同記憶的圖像進行解構、重組,再拼湊出一個個充滿詩意的超現實夢境,緩慢而輕柔地將我們推入她迷人的想像世界。
沉睡于砂丘的彌生人- 山口縣土井濱遺跡的半世紀
時間:2018年12月11日至2019年3月24日
地點:國立科學博物館
彌生時代指日本考古史上西元前10世紀到西元3世紀的時期,一般被認為是一個重大的轉捩點,從中國大陸傳來的稻田耕作不僅改變了當時的食物,更是成為變革社會與文化的原動力。展覽通過介紹開啟彌生時代人類遺骨研究的土井濱遺跡,呈現彌生人研究的歷程。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42號國華大樓3樓
電話:(852)2154333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休息
傳真:(852)37912171
郵箱:info@yshk-art.com / hkongart@yshk-art.com
香港訂戶入口
深圳訂戶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