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在世顏體第一」「天下行書第二」之稱的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所書的《祭侄文稿》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消息一經發出,立時在網上掀起討論。根據東京國立博物館在網站推出的信息,「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分為六章節,其中來自台北故宮的《祭侄文稿》 (758年)和另一名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自敘帖》 (777年)等珍寶,出現在第三章「顏真卿的活躍」部分,該章被稱為「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通過唐代規範的演變,再次回到了表達自我情緒的書寫狀態」,這也是《祭侄文稿》首次在日本展出。
唐 顏真卿 《祭侄文稿》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紙本 縱:29.2cm 橫:59.6cm(橫屏模式欣賞)
顏氏之痛 傳世名書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河北多郡在短時間內紛紛瓦解,無數人流離失所。顏真卿和堂兄顏杲卿一門忠烈,與叛軍奮起反抗。顏杲卿駐守常山郡,顏真卿守著平原郡,兄弟二人遙相呼應,牽制住一部分敵軍力量。為了助父平叛,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常常往來兩郡之間聯絡。不久,史思明攻陷常山,顏季明被叛軍斬首,顏杲卿也遭安祿山殘忍殺害。安史之亂中,顏氏一門有30餘人被害。兩年後,顏真卿派人到河北搜尋兄弟和侄子的遺骸,最後只尋得顏季明的頭骨和顏杲卿的部分屍骨。於是,他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匆匆寫下這篇祭文。
一開始,他敘述個人的身份和侄子生前事跡,文字節奏平緩,筆墨也比較清淡,轉入祭文正題之後,他的字形變大、筆劃變粗,用墨也更濃。
《祭侄文稿》一共23行,234字。由於情感激越,文字時疏時密,墨色有重有輕,甚至有「枯筆」的痕跡。顏真卿長期積累的書法功力在此悲壯的情緒下揮灑而出,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元代書法家鮮于樞說:「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
消失已久的李公麟《五馬圖》也在本次特展上出現,圖為《五馬圖》局部
台北故宮送展疑雲
對本次出借文物,台北故宮回應稱「這是在三年前馮院長時期就談定的交流展」,但遭馮明珠否認稱,經她查實,《祭侄文稿》外借東博是前任院長林正儀於2018年5月敲定的。
台北故宮將文物分為三個等級:「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文物」,《祭侄文稿》《自敘帖》皆屬於「國寶」等級。在旅遊宣傳上標示的「鎮館三寶」:毛公鼎、翠玉白菜、肉形石中,只有毛公鼎屬於「國寶」,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只是「重要古物」。台北故宮真正的「三寶」是宋代三件繪畫——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台北故宮館藏品共697,741件,分為繪畫、書法、銅器、玉器四種類別,其中有180件被列為典藏「國寶」,其中繪畫136件,書法30件,銅器8件,玉器6件。由於書畫紙質文物脆弱易損,所以台北故宮特別規定了70件文物限制展出,《祭侄文稿》《自敘帖》就包含在內。同等級的「國寶」還包含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蘇東坡的《書黃州寒食詩》、宋徽宗的《詩帖》等無價珍品。
1996年,台北故宮曾計劃將475件文物出借給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以促進文化交流。但是由於包含了《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等27件限展文物,引發文化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出借。最後台北故宮迫於輿論壓力,撤回23件限展品,才平息了風波。至此,沒有任何人再敢出借以上「鎮館三寶」。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寶」在1961年就曾出借給美國展覽,還包含幾乎所有台北故宮的精華繪畫館藏,當時美方是派出軍艦護送回國的。正是通過那一次的展覽,在大部分美國民眾心目中,東方文化的主流才由原先的日本,轉移到中國。
2011年,浙江博物館出借給台北故宮其館藏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但台北故宮卻婉拒出借《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給浙江博物館,理由是該作已列入70件限展文物,限制外出展覽。
從法律程式的角度上來看,根據台北故宮「院藏品出借作業須知」,借方至少要在兩年前就向台北故宮提出申請,台北故宮也要於展覽前一年完成借展規劃。台北故宮很可能違反了「院藏品出借作業須知」規定。再者,依照「院藏品出借作業須知」,借展之博物館,應提供「相等質量之回饋展」,截至目前為止,台北故宮院方並未說明東京國立博物館要回饋什麼古物展覽給台北。
除了故宮送展引起的風波之外,另一項主要反對聲音是有專家指出,《祭侄文稿》紙卷創作距今近1,400年,「展一次傷一次」。
台灣一名有25年收藏經驗的專業古董收藏家指出,站在文物收藏和鑒賞的角度而言,「紙壽千年絹五百」自古有云,《祭侄文稿》和《自敘帖》皆為唐朝的作品,距今已逾千年,能完好保存到現在,全賴一千多年來歷代收藏家和博物館悉心呵護才達成。網友也提出質疑,縱然是台北到東京,一路鄭重無比地運輸保存,然而陽光的紫外線會讓紙本泛黃褪色發脆。塵埃、蟲卵會讓紙本風化,水蒸氣更是不能沾。
借展屬於正常文化交流
而且從展品陣容來看,這是一場針對中國書法史進行全面梳理的特展。首次來到日本展出的《祭侄文稿》和《自敘帖》固然十分珍貴(特展網站的展覽介紹中均特別標注了「日本初公開」的字樣),但日本方面提供的藏品珍貴程度也足以令人咋舌: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三井紀念美術館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顏真卿《千福寺多寶塔碑》(東京國立博物館藏)、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大阪市立美術館藏)、李公麟《五馬圖卷(部分)》(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值得一提的是,《五馬圖卷》已經消失了一個世紀,一直被懷疑毀於戰火,卻出人意料地被日本藏家無償捐贈給了東京國立博物館,並出現在了此次特展上。
盲目批評文物出借的態度並不可取,不過對珍貴文物出借持更謹慎的態度是正確的。觀眾如有興趣,也可到東京一觀此次難得的珍品展。
(來源:藝術香港網)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42號國華大樓3樓
電話:(852)2154333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休息
傳真:(852)37912171
郵箱:info@yshk-art.com / hkongart@yshk-art.com
香港訂戶入口
深圳訂戶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