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香港訊)雕塑家朱達誠的作品在香港不少地方可見,例如:香港文化博物館李小龍造像、中山紀念公園和孫中山紀念館的孫中山像、中文大學的唐君毅像、張丕介像和勞思光像,及香港公園的沙士英雄等。人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年屆70多歲的朱達誠從事雕塑創作多年,亦曾擔任老師教導學生如何塑造雕塑,多年的經驗使其創作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恍如重新賦予生命般。香港資深藝術家益行說道:「朱達誠先生在成績斐然的里程碑前,沒有停歇過他的腳步,他的藝術路上一輩子沒有終點,永遠在尋找新的突破。」
《孫中山先生銅像》 朱達誠
朱達誠1942年出生於中國湖北武漢,1957年考入武漢藝術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美術系。「我們小時候有一種書叫『伢伢書』,經常連載一些武打漫畫,小孩子都喜歡畫畫,上課的時候我們也會偷偷拿出來畫。剛好我姐姐是美術出版社的編輯,我經常去他們那裡玩兒,看到他們畫什麼像什麼,就對畫畫這件事有了特別的興趣。」無意中的愛好讓朱達誠走上藝術之路。後來,在附中接觸到專業上最優秀的老師讓朱達誠至今都感慨自己的幸運:「我們特別幸運,一進學校就遇到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後來一直認為在學習一個專業最初的階段反而需要最好的老師,他們會讓你看到這個專業的深度和廣度,能夠激發你對這個專業持續的興趣」。
《家》(中文大學) 朱達誠
在1959年武漢藝術師範學院的美術系和並未隨著中南美專遷往廣州的部分師生組建了湖北藝術學院。湖北藝術學院成立後,在武漢藝術師範學院的基礎上增加了雕塑系。朱達誠附中畢業升學後,起初並沒有想過學雕塑卻在老師的鼓勵下進了雕塑系,「附中班上8個同學,我和其中6個都進了雕塑系。好在老師非常好,沒有隨著中南藝專遷走的王福臻老師、李羌美老師、蘇喜榮老師和張祖武先生成立了雕塑教研室;張先生是劉開渠、王臨乙的學生,兩位老師接受的法國雕塑教育方式在張先生這裡也延續了下來,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特別幸運的事」。
《天上人間》 朱達誠
朱達誠在1965年畢業於湖北美藝學院雕塑系,期後留校任教,期間經常下鄉輔導農民泥塑訓練,摸索「短、平、快」的教學方法,把五年雕塑專業知識濃縮成幾個月裡就能學會的簡明扼要的教學方法,「我跟學員講雕塑的基本要求,怎麼做人頭,怎麼塑造全身,身體比例、衣紋、人體關係、動作變化、表情的處理。他們把家史、村史和文革樣板戲變成栩栩如生的泥雕,然後挑擔運到四鄉各處,舉辦巡迴展覽的『泥塑擔』活動,甚至還自發舉辦了小型泥塑展覽和陳列室」。朱達誠培訓出來的400多位泥塑者先後走進了《湖北日報》、《人民日報》、新聞紀錄片,甚至最後走進了中國美術館,與四川工人雕塑共同展出。
《夢醒(一)》 朱達誠
1978年,朱達誠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受教於劉開渠、錢紹武、王合內等先生。他猶記得當時畢業創作的作品為《三個和尚》:「我當時故意把故事做成了三個不負責的老和尚、中年和尚和小和尚,大家都不想挑水,最後都沒水吃」。朱達誠畢業後曾任湖北美術院雕塑室主任,亦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及香港美協常務副主任。
《美學沉思4》 紙本焦墨 2017年 朱達誠
現年70多歲的朱達誠,仍在不斷創作,可是也曾有一段時間放下雕塑。1984年既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又是他暫停創作雕塑的時期。這年他南下香港與妻子會合,學習新的語言,適應新的生活習慣,「我一步一步學習,從開始做設計到後來租下第一間畫室,用了十多年」。現今,朱達誠已是世界各地廣為人知的著名雕塑家。他積極從事當地藝術活動,並成為香港雕塑家協會長期會員,也是香港雕塑學會的創始會員,曾任香港藝術家協會董事會成員。朱達誠曾在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了壁畫課程的教學。更在2007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
《天地之舞》 朱達誠
多年來,朱達誠在香港雕塑界建樹良多,佳作連綿。擅長人像雕塑的朱達誠,創作作品經常在香港各區公共場所找到。他曾為抗SARS殉職的七位醫護英雄造像,亦曾為遮打爵士、霍英東、董浩雲、唐君毅、利榮森、蕭邦等人物作像。他也受委託,為香港孫中山紀念館鑄造孫中山銅像及香港中山公園創作孫中山辛亥革命雕像,其孫中山紀念館中的孫中山銅像以年輕的孫中山為依據,手執中西書籍,展現出國父朝氣勃勃、滿懷理想的一面。除此之外,猶記得是沙田文化博物館裡的一代巨星李小龍像(高3.5米),愛憎分明與嫉惡如仇的神采,代表了香港人所崇敬的精神。
《夢醒(二)》 朱達誠
雕塑結構的收斂與擴張,造型的力量及美感,體積的穩定和剛柔,是挑戰智慧、體能、毅力、科學的一門藝術。書法融入立體的空間,是現代建築配合雕塑嶄新藝術語言,漢字是我們民族感性的象形符號,以物的形為主,延伸智的覺,是我們的祖先對宇宙人生概念,產生情感濃郁的隱喻特徵。著名的藝術家除了機運,依歸生命體驗和藝術經驗。朱達誠依循莊子哲學「與物為一,與大化同游」的旨趣,完成他多件精美的巨作,以及孫中山格言「博愛、自由、平等」書法銅雕。他將繼續開創方圓互動、陰陽調合的東方美學三維空間意象。
《美學沉思2》 紙本焦墨 2017年 朱達誠
朱達誠除了專注雕塑創作,還有創作焦墨的人體畫作。焦墨法作為一種中國畫技法,完全採用純墨而不藉助於水之滲透作用來進行創作。2017年,「盈鑾畫廊」曾為朱達誠舉辦「美學沉思——朱達誠的焦墨畫」展覽。其一幅又一幅以焦墨繪畫出的人體像,多年累積而來的人體結構、張力,在巨型的畫紙上一一呈現。
《搖籃》 朱達誠
朱達誠《歸去來兮》在北京第三屆國際美術雙年展展出
朱達誠的焦墨人體畫作,帶有強烈的雕塑感,其不同的人體造型,展現了人的無奈、抑鬱和不安;然而,朱達誠並非要透過畫作訴說悲情,他想說的是:「這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朱達誠的焦墨畫和叔本華的美學同樣也有樂觀的一面,把灰暗的事物化為美。「朱達誠的焦墨人物有若一段生活經歷的回憶,有如一首無言的詩,吟誦那充滿陽剛之氣的蓬勃信念。」香港資深藝術家益行說。
(來源:藝術香港網)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42號國華大樓3樓
電話:(852)37912181/2154333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公眾假期休息
傳真:(852)37912171
郵箱:info@yshk-art.com / hkongart@yshk-art.com
香港訂戶入口
深圳訂戶入口